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0日 20: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综合外媒报道,当地时间9月10日,由于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监狱人满为患,英国政府提前释放约1700名囚犯。据英国天空新闻网报道,预计9月和10月,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监狱共将有5500人提前出狱。
英国司法部9日发布公告称,多数囚犯在服完40%的刑期后就有资格提前出狱,但刑期为四年或四年以上的严重暴力犯罪和性犯罪的罪犯,以及因家庭暴力和相关犯罪入狱的罪犯将被排除在计划之外。
据称,英国是西欧监禁率最高的国家,修建新监狱的进度缓慢,英国监狱人口越来越多,监狱系统容纳量即将超负荷。英国政府报告预计,到2027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囚犯人数将达到9.5万至11.4万人,超出监狱容量7%至28%。
英国首相斯塔默此前表示,监狱人满为患是新政府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这归咎为保守党政府留下的“烂摊子”。大选前,工党承诺完成1.4万个新监房的建造计划。(制作 马宇暄)
责任编辑:【孙静波】
当地时间9月10日,首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
当地时间9日,巴西国家地理与统计局(IBGE)主席马尔西奥·波赫曼(Marcio Pochmann)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当今世界存在着很多不平等的现象,这种不平等导致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全球人权在收入分配上存在极大不平等现象。许多国家没有保障所有人的平等人权,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一个国家不尊重人权,很难实现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马尔西奥·波赫曼指出,二战后,美国在人权领域的霸权行径众所周知,全球南方国家应在人权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通过共同维护和保障人权,推动各国经济发展趋于平等。
马尔西奥·波赫曼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巴在经济贸易领域展开了诸多合作。接下来,中国和巴西在人权方面开展合作,有助于两国的经贸关系更上一层楼。
马尔西奥·波赫曼表示,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中国已在数字产业和数字治理方面有不少实践,包括数字赋能技术、服务等。巴西在这方面有许多可以向中国学习的地方,相信两国在数字(人权)领域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记者 曾静宁 制作 岳子岩)
责任编辑:【于晓】
当地时间9月10日,首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这是中国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首次开展人权领域机制性交流研讨活动。
当地时间9日,巴西阿克里州劳工党主席内德·洛佩斯(Neide Lopes)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和平问题非常重要。一些国家发展成为世界较大的经济体后,却在推动战争、资助战争。相比之下,作为大国,中国从未资助战争或支援过战争。
内德·洛佩斯希望巴西未来能够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她认为这对于两国的经济增长非常重要,并能够惠及阿克里州。
此外,她非常赞同中国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环保理念。“我们希望本土企业和中国企业来到阿克里州,发展阿克里州的经济,同时保持森林屹立不倒”,内德·洛佩斯坦言。
(记者 林春茵 制作 岳子岩)
责任编辑:【罗攀】
中新网9月11日电(甘甜)“突然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声音,想象中的‘地狱之门’被打开。”
回想起23年前的“9·11”恐怖袭击,纽约居民布鲁克斯仍心有余悸,“空气中到处都是灰尘,灯光闪烁、窗户震动、建筑物摇晃。人们在尖叫和哭泣。”

2001年9月11日,美国本土遭遇历史上最大规模袭击。
恐怖分子劫持4架民航客机,对美国境内目标展开自杀式袭击。其中两架分别撞上世贸中心双子塔,一架撞上位于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的五角大楼一角,另外一架坠落在宾夕法尼亚州乡野。
一系列袭击共造成约3000人死亡。而这,仅仅是这场悲剧的冰山一角。
时至今日,“9·11”恐袭所带来的“后遗症”,仍在影响着成千上万的美国民众。

恐袭“后遗症”,仍在侵蚀他们的生命
这些年来,在世贸中心遗址的纪念墙上,几乎每年都会有新增的遇难者姓名。
仅在2023年,纽约消防局就在纪念墙上增加了43名遇难者的名字。在恐袭事件中丧生的消防员总人数,也由此升至331人。
这是因为恐袭发生后引发建筑物坍塌和火灾,释放出大量有毒烟尘,其中含有石棉、二氧化硅、碎金属、混凝土和玻璃等污染物,导致暴露其中的消防人员、医护人员、当地居民等健康严重受损,甚至罹患癌症。
“世界贸易中心健康计划”在2023年发布的数据还显示,过去20多年里,这些污染物引发多种致命疾病,夺走了至少4000多名幸存者和急救人员的生命。
该组织担忧,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还会有更多人因此丧生。
“美式反恐”,让世界付出高昂代价
作为对“9·11”恐袭的回应,美国政府在全球多地发起旷日持久的“反恐战争”,让世界付出了高昂代价。
毁坏阿富汗,侵袭伊拉克,搞乱叙利亚……美国在全球约80个国家或发动战争或开展军事行动,导致至少80万人在炮火中丧生,数千万人流离失所。

美国民众也在承受战争代价。
“9·11”恐袭后,美国军费预算激增,挤压民生领域的预算和经费,加剧了美国经济不公和社会撕裂。
调查还显示,约7成的Z世代受访者认为,中东战争、阿富汗战争等“是在浪费时间、生命和纳税人的钱,并没有使美国变得更加安全”。

最终审判,何时才会有答案?
对于恐袭遇难者家属来说,伤痛从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们所寻求的最终审判,仍漫漫无期。
多年来,“9·11”恐袭案始终卡在审前程序,陷入法律困境。在此期间,被控策划恐袭事件的嫌疑人被关在关塔那摩监狱。
直到近日,《纽约时报》注意到,“这起在美国公众视线中消失的案件,终于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2024年7月31日,关塔那摩湾战争法庭监督员与3名“9·11”恐袭事件嫌疑人签署了一项认罪协议,3名嫌疑人同意承认共谋罪,以期换取终身监禁,而非在关塔那摩监狱等待死刑审判。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和法新社指出,多年来,这起案件之所以陷入法律僵局,主要原因在于嫌疑人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手下遭受酷刑,其间获得的证据的可信度由此引发争议。而通过达成认罪协议,有望避免这些法律问题。
然而,该认罪协议却让许多恐袭遇难者家属感到极其失望和愤怒。他们认为协议“过于宽松”,切断了全面审判和判处嫌犯死刑的任何可能性。
美国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万斯还抨击称,这是“与‘9·11’恐怖分子达成的私下交易”,“我们需要一位剿灭恐怖分子的总统,而不是和他们谈判的总统。”
重重压力下,这份认罪协议又在近日被美国国防部撤销。《纽约时报》指出,这意味着,死刑再次成为选项之一。

恐袭遇难者家属维贾诺对此表示欢迎,她希望未来能够通过审判,让嫌疑人绳之以法。
另一名遇难者家属迈克尔则在接受美媒采访时对美国政府谴责道,“这些嫌疑人在23年后,仍没有因为他们的袭击而被定罪和惩罚,这是可耻的。我一直不明白怎么会花费了这么长时间。”
23年过去了,“美式反恐”陷入僵局,美国国内也深陷社会分裂、种族歧视和枪支暴力的泥沼之中。“9·11”恐袭案的审判,更是始终难有进展。遇难者家属们,何时才能等到最终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