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商界领袖驳中国“债务陷阱”论:了解中国的基因,就不会再批评中国丨世界观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摩洛哥-中国区贸易协会主席迈赫迪·拉哈齐(Mehdi Laraki)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批驳了中国“债务陷阱”论。

  拉哈齐表示,在与中国人做生意之前,最好先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当了解了中国的基因,就不会再批评中国。一些人批评中国,是因为他们批评的是“镜子中的中国”,而不是他们在中国实际看到的东西。

  拉哈齐还表示,今天的中国和非洲可以共同创造出惊人的价值,因为中非、中摩间有很多共同点,而中非合作论坛会加强中非、中摩间的关系。(记者 吴家驹)

  The 2024 Summit of the 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FOCAC) is being held in Beijing. In an interview with China News Network, Mehdi Laraki,president of Morocco Chinese Business Council refutes the narrative of China’s “debt trap”.

  ”When you understand this DNA of China, I don’t think you would criticize.” Laraki believes that before making business with Chinese, it’s better to understand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Chinese value.

  Besides, Laraki says China and Africa can create amazing value, because Africa or Morocco and China have a lot of common points, and FOCAC can ge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frica or Morocco and China stronger. (Wu Jiaju)

责任编辑:【孟湘君】

“成都熊猫旅游驿站”首次在北欧设立

  中新网成都9月3日电(单鹏)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3日发文称,由该局主办的“成都,不只有熊猫”文旅推介会当地时间2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推介会上,“成都熊猫旅游驿站”正式在奥斯陆揭牌成立,这是“成都熊猫旅游驿站”首次在北欧国家设立。

  截至目前,成都已在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23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旅游驿站。这家新开设的“成都熊猫旅游驿站”将向挪威民众介绍成都旅游景点和美食街区,让当地民众在关注大熊猫的同时,多方位了解成都。

活动现场。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供图)

  今年是中国与挪威建交70周年。目前,中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1个对外开放口岸对挪威实施72小时或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旅客持挪威护照可在成都过境免签144小时,停留的范围包括成都、乐山、德阳、遂宁、眉山、雅安、资阳、内江、自贡、泸州和宜宾。

  在当天推介会上,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王健向挪威业界人士分享了成都人文底蕴、自然资源和生活方式:“成都是大熊猫的故乡,但成都不只有大熊猫。”挪威华人旅业协会会长张本信表示,挪威华人旅游业协会将以“成都熊猫旅游驿站”为抓手,加强两国旅游业者交流合作。

  活动现场还展示了成都人文特色,例如非遗代表作如蜀绣蜀锦、瓷胎竹编等。“在我心中,大熊猫一直是成都旅游的名片。这次推介会让我对成都有了更多向往。”参会的挪威民众Maiken Bergheim表示。

活动现场。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供图)

  随着中国对越来越多国家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入境游迎来更多机遇。今年上半年,成都航空口岸共有269万余人次、2万余架次航班出入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92%和222%。近期,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专门发布了12条成都入境游精品线路,涵盖大熊猫研学、三国文化、自然风光、美食体验等,让境外游客充分体验雪山下公园城市的人文美景,感受烟火里幸福成都的生活美学。(完)

【编辑:张乃月】

坦桑尼亚前外长:从一条铁路,看中非如何共筑友谊之路

  中新网9月5日电(魏晨曦)“铁路,承载着一个国家历经风雨、迈向现代化的希望,也见证了中非人民间的相互支持、真诚合作。”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栏目中,坦桑尼亚前外长、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教授帕拉马甘巴·约翰·卡布迪(Palamagamba John Kabudi)如是说。

  2024年9月4日至6日,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围绕中非关系发展及双方合作深化等热点话题,卡布迪从“一条铁路”的故事开始,解读中非如何共筑跨越时空的“友谊之路”。

坦桑尼亚前外长、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教授帕拉马甘巴·约翰·卡布迪 受访者供图

  坦赞铁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是中非“地地道道的友谊之路”、“发展之路”。

  谈到1976年通车的坦赞铁路,坦桑尼亚前外长卡布迪颇有感触。他表示,这条铁路,是中国参与承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工程之一,为非洲内陆国家提供了新的出海通道,始终被坦民众铭记于心。

  “坦桑尼亚是一个沿海国家,港口众多,与多国有港口货物运输合作,包括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赞比亚和马拉维。”卡布迪说。

  他指出,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坦赞铁路投入运营,从坦桑尼亚主要港口达累斯萨拉姆港,到赞比亚、马拉维以及刚果民主共和国等国的货物运输将会更快、更高效。

  卡布迪强调,坦赞铁路的现代化建设以及相关成果,正是得益于中方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力践行。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包括坦桑尼亚在内的52个非洲国家,以及非盟委员会,均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项目和“小而美”民生项目落地生根。

  卡布迪进一步指出,中国还助力坦桑尼亚农业的现代化和纺织工业发展。尼雷尔水电站、中央标轨铁路第五、第六标段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稳步推进……近年来,中方为坦创造就业、改善民生、互联互通作出重要贡献。

  2024年,是中国与坦桑尼亚建交60周年。60年来,中坦关系一直走在中非合作前列,已成为中非关系和南南合作的典范。卡布迪指出,中坦关系是中非关系蓬勃发展的缩影。

  “中坦深度合作,正是中非合作发展的缩影之一。”他介绍道,中国对非投资存量从2000年的不足5亿美元,增长至如今的超400亿美元。从2000到2023年,中非双边贸易额也实现飞跃,增长近26倍。

  多年来,中非合作新建和升级近10万公里公路、超1万公里铁路、近千座桥梁、近百个港口。卡布迪称,除了投资贸易领域的合作外,中非在旅游、文化、青年交流、媒体互动等多领域“全面开花”。

  卡布迪还对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其所倡导的“金砖+”合作机制表示高度赞赏,并称其为参与其中的非洲国家带来发展良机,同时促进东部非洲加快一体化进程。

  “通过这些方案,中国不仅自身取得了显著发展,更为世界和平发展、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铺路。”卡布迪说。(完)

【编辑:胡寒笑】

【聚焦中非合作】中非合作是“债务陷阱”?非方嘉宾驳斥

  9月4日至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峰会期间,与会嘉宾接受中新社采访,并就西方关于“中非合作是‘债务陷阱’”的言论予以驳斥。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于2000年,在过去的24年间,中国通过援助、投资和贸易等形式,同非洲共商友好合作,实实在在拉动了非洲的现代化进程,也赢得了非洲伙伴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中新社记者北京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