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万里·华岩寺非遗澳大利亚展”在悉尼开幕

  中新社悉尼8月5日电 (记者 顾时宏)“跨越万里·华岩寺非遗澳大利亚展”5日在悉尼天后宫开幕。展览展出多件珍贵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华岩寺收藏的数十件汉代画像石拓片。

当地时间8月5日,“跨越万里·华岩寺非遗澳大利亚展”在悉尼天后宫开幕。中新社记者 顾时宏 摄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包括中国重庆华岩寺方丈道坚法师、澳大利亚华人联谊会荣誉会长刁振谋、澳大利亚华人联谊会会长吴贵光、澳大利亚国际文化产业协会主席杨志唯、澳大利亚华人联谊会永远名誉会长苏鑫峰、澳大利亚楚商联合会会长李治峰等。

当地时间8月5日,“跨越万里·华岩寺非遗澳大利亚展”在悉尼天后宫开幕。中新社记者 顾时宏 摄

  道坚法师在致辞中表示,华岩寺拥有丰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来,华岩寺的非遗项目已走出国门,在多个国家成功展出,获得广泛的赞誉与关注。这次展览的作品是华岩寺多年珍藏的汉代石画像拓片,为中澳文化艺术交流的长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刁振谋致辞说,华岩寺非遗展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更是促进澳中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展览,澳大利亚民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形式,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杨志唯指出,汉代画像石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杰作,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国际舞台上的展示,华岩寺的非遗得以获得更多人的重视,进一步促进了非遗的保护意识。

  吴贵光在发言中强调,汉代画像石拓片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与艺术价值。通过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有助于推动全球文化的多样性与和谐发展。

  李治峰表示,华岩寺的非遗展不仅展示了传统艺术形式,还为当地艺术家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华岩寺的非遗展览能够吸引更多的澳大利亚民众前往中国,尤其是重庆,体验当地文化与风俗,加强两国间的文化艺术及经济往来。

当地时间8月5日,“跨越万里·华岩寺非遗澳大利亚展”在悉尼天后宫开幕。图为与会嘉宾合影。中新社记者 顾时宏 摄

  此次为期5天的华岩寺非遗展由澳大利亚国际文化产业协会和重庆华岩寺共同主办,澳大利亚华人联谊会和北京协力环宇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联合承办。(完)

【编辑:李岩】

美国总统拜登批准北卡罗来纳州进入紧急状态

  中新网8月8日电 美国白宫官网当地时间8月7日发布声明称,美总统拜登宣布北卡罗来纳州进入紧急状态。

图片来源:美国白宫官网截图。

  声明表示,拜登下令为北卡罗来纳州提供联邦援助,以帮助州和地方政府应对从5日开始遭受热带风暴“黛比”影响地区的恢复工作。

  声明还称,拜登授权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协调所有救灾工作,并为所需人员提供适当的援助。

【编辑:于晓】

日本7.1级强震引发海啸 震中附近核电站有明显震感

  中新网8月8日电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当地时间8日16时43分,日本九州岛东南近海发生7.1级强震,并引发海啸。

图片来源: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截图 

  报道称,震中附近有两所核电站,分别是位于鹿儿岛县的川内核电站和位于爱媛县的伊方核电站。

  据日本九州电力公司消息,川内核电站所在地区有震度4级的明显震感,该公司紧急对核电站进行检查后,暂未发现异常,其附近的核辐射量也没有发生变化。

  另据日本四国电力公司消息,伊方核电站所在地区同样有震度4级的震感,该核电站目前因检修处于停运状态,四国电力紧急检查后,暂未发现异常,辐射值也未发生变化。

【编辑:孔庆玲】

多国维和友军首次齐聚中国赴黎维和部队召开民事协调会议

  近日,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西战区军民协调会在中国第22批赴黎维和建筑工兵分队营区召开。这是该分队受联黎部队西战区司令部委托,首次承办此会议。

  据了解,此次会议是联黎部队西战区民事部门统筹的民事协调会议,每月由西战区各出兵国轮流承办,主要协调解决各出兵国开展民事活动存在的矛盾困难,并部署下阶段民事活动,此次共10个出兵国、50余名维和友军参加会议。

  据悉,该分队自去年12月部署以来,定期开展各类民事活动,累计捐赠学习用品、文体器材、医疗药品和生活物资等18类1400余件,受到了联黎司令部及当地民众的一致认可。

  (韦杰夫 庄小好 陈光亮 制作 刘世炯)

责任编辑:【叶攀】

柬埔寨民众搭乘西港特区发展快车走向新生活

  中新社金边8月11日电 题:柬埔寨民众搭乘西港特区发展快车走向新生活

  中新社记者 杨强

  周末的傍晚,微风轻拂,带来些许清爽。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综合服务中心大楼附近的人行道上,结束一天工作的柬埔寨员工三三两两席地而坐,悠然开启他们的闲暇时光。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由中柬两国企业在柬埔寨西哈努克省波雷诺县共同开发建设。特区除了鳞次栉比的厂房、车流如织的上班潮,每天傍晚时分围聚在草坪空地上餐叙或嬉戏的人们,成为这里另一道独特的风景。

  青年工人阿立和同在工厂工作的女朋友经常带上吃食在特区内郁郁葱葱的绿化带旁边约会。他曾经在泰国工作,因为离家太远又回到家乡贡布省种地。直到进入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工厂上班,阿立的生活才重新看见光亮。

西港特区工厂员工下班后席地而坐休憩闲聊。(西港特区供图)

  “我现在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有能力慢慢帮助家里改善生活条件。在这里,我买下人生中第一辆摩托车,还结识了女朋友,家人们都为我感到开心。”阿立和女朋友在特区工作三年,他们计划着一起攒钱结婚。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被誉为当地人民勤劳致富的“金饭碗”和“幸福源泉”,目前引入来自中国、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的企业(机构)190家,创造就业岗位约3万个。2024年1至7月,全区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23.22亿美元,同比增长21.8%。

  欧春家住特区附近斯马代村,之前曾在新加坡做保姆。“2014年,我进入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和德盛箱包(柬埔寨)有限公司工作,从普通工人做起,现在已是车间主管,每月能拿到1200美元。”欧春介绍自己的奋斗与蜕变历程,一脸灿烂笑容。

  欧春在和德盛箱包(柬埔寨)有限公司投产那年进入公司。伴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她成功扭转自己的命运轨迹。从裁剪组长,到车间翻译,再到如今成为管理3个车间210名工人的主管,欧春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这个“大舞台”上,勾勒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下班后与家人和亲友在特区内休闲餐叙的女工。(西港特区供图)

  很多年前,欧春全家从外省搬迁到西哈努克省,一直居住在小木屋,家中设施十分简陋。通过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工作的积累,她购买土地,建造新房。她们一家跟周边成千上万个家庭搭乘特区发展的快车奔走在富裕道路上,努力孕育着未来的新希望。

  在欧春的带动下,她的哥哥、妹妹、弟弟、侄子、侄女都先后进入和德盛箱包(柬埔寨)有限公司。

  亲眼见证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发展的欧春,也见证特区开发建设之后给当地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说,以前这里很多人靠种田谋生,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开发建设后,大家都到工厂上班,家庭条件越来越好,现在每家基本都有2至3辆摩托车,有的甚至还购置了汽车。

  作为东南亚地区最具有活力的新兴经济体之一,柬埔寨近年来吸引众多外商前来投资创业,各类经济特区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越来越多当地民众成为产业工人大军中的一员,他们的生活面貌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完)

【编辑:张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