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识局:中东和平进程这一重要关口,中国发挥关键作用

  中新网7月28日电(记者 甘甜) 继沙伊和解之后,中东地区迎来又一历史性时刻。

  近日,应中方邀请,巴勒斯坦14个派别高级别代表在北京举行和解对话,各派共同签署《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以下简称《北京宣言》)。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唐志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田文林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指出,《北京宣言》的签署,意味着巴勒斯坦民族和解迈出重要一步。中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始终真诚无私,秉持公正原则,得到了巴勒斯坦内部和中东地区国家的信任。

  “重要关口”助推中东和平进程重回正轨

  自今年4月,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代表在北京举行磋商,到如今巴勒斯坦各派别签署《北京宣言》,巴勒斯坦民族和解迈出了重要一步。

  “巴勒斯坦内部分歧由来已久,各派别此前几乎很少达成如此广泛层面的共识,如今能够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将有力促进巴勒斯坦内部团结。”唐志超表示。

  据介绍,此次对话最重要的共识就是实现所有14个派别的大和解、大团结,最核心的成果就是明确巴解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唯一合法代表,最突出的亮点就是围绕加沙战后治理、组建临时民族和解政府达成一致,最强烈的呼吁是要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实现巴勒斯坦真正的独立建国。

  唐志超进一步指出,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新一轮巴以冲突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外溢影响加速显现,冲击中东地区和平与发展。《北京宣言》的签署,将有利于推动中东和平进程重回正轨。

  田文林还分析称,“目前,巴勒斯坦民众尤其是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民众,正遭受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道主义灾难和来自以色列的军事打击。巴基斯坦各派别弥合分歧,达成一定共识,将有利于应对当前内外挑战。”

  三大关键词看“为何又是北京”

  2023年,在中方斡旋下,沙特和伊朗跨越恩怨,握手言和;如今,巴勒斯坦各派别又在华达成和解。为何会是北京,接连见证中东地区具有重要意义的和解?

  一是,真心无私帮助。

  受访专家均对中新网指出,中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真诚且无私”。巴勒斯坦各派别将中国视为一个“诚实的中间人的角色”,“是真心去帮助他们的。”

  特别是巴以冲突升级以来,田文林表示,中方在国际场合多次呼吁各方停火止战,推动落实“两国方案”,为实现巴以和平共处贡献力量。

  二是,秉持公正原则。

  田文林指出,从《北京宣言》的签署可以看出,“巴勒斯坦各派别认可中方在推动地区和平方面发挥的作用,相信中方秉持公正原则,对中国是颇为信任的”。

  唐志超还表示,中方一贯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不仅符合巴勒斯坦自身利益,也符合沙特、伊朗等中东地区国家的利益。

  三是,坚持和平共处。

  “《北京宣言》的签署背后,还折射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独特魅力。”田文林指出。

  “和美国弱肉强食、拉一派打一派,甚至尽量让战争长期化的做法截然相反,”田文林认为,“不论是斡旋沙特和伊朗之间的和解,还是推动巴勒斯坦内部和解,中国始终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完)

【编辑:田博群】

英国首相斯塔默召开“眼镜蛇”紧急会议应对骚乱

  当地时间8月5日,英国首相斯塔默在唐宁街主持召开“眼镜蛇”紧急会议。议题是国内各地的反移民抗议和骚乱,政府要员们讨论应对平息暴力骚乱的对策。

  眼镜蛇(COBRA)紧急计划委员会是“内阁办公室情况通报A室”的简称,由英国内阁成员和军警情首脑组成,专门负责处理与国家安全有关的特别重大事宜。过去几年,在新冠疫情期间以及英格兰发生严重洪灾之后,英国政府均召开过“眼镜蛇”会议。

  上周末,英国多个城市爆发13年来最大规模的骚乱,造成警察受伤、财产受损。赫尔、利物浦、布里斯托、曼彻斯特、特伦特河畔斯托克和贝尔法斯特等地均发生不同规模的抗议活动。

  英国各地的抗议浪潮源于7月29日发生的一场凶案。一名17岁男子持刀闯入绍斯波特镇的一家儿童舞蹈班行凶,导致3名6岁至9岁儿童死亡,至少8人受伤。随后社交媒体上传播的虚假信息称,嫌疑人是一名激进移民,由此引发了以极右翼团体为中心的示威活动,并逐步升级为全国性骚乱。

  英国内政大臣伊薇特·库珀警告说,在全国各地极右翼暴徒焚烧酒店、袭击警察并给英国街头带来混乱之后,施暴者将面临“清算”。目前已有420多人被捕,随着当局搜索录像以查明所有涉案人员的身份,接下来还会有更多人被捕。(制作 马宇暄)

责任编辑:【罗攀】

国际识局:获得候选人提名!哈里斯能否成美国首位女总统?

  中新网8月6日电 (陈彩霞)据美联社消息,当地时间5日,美国副总统哈里斯正式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成为第一位领导主要政党进行美国总统竞选的有色人种女性。

  美联社称,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5日晚间结束了为期5天的在线投票后,哈里斯的提名正式生效。民主党在午夜前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99%的代表将选票投给了哈里斯。

资料图:美国副总统哈里斯。

  如今,距离美国大选不足百日,她将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展开对决,谁能问鼎美国总统宝座?

  移民之女

  1964年10月,哈里斯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她的父亲是牙买加裔经济学家唐纳德·哈里斯,母亲是印度裔癌症研究员希亚玛拉·戈帕拉。

  哈里斯毕业于美国霍华德大学。毕业后,又转入加州大学法学院学习,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1998年,哈里斯进入旧金山地方检察院任职,并在40岁那年当选旧金山地方检察官。46岁时,她成功当选加州总检察长,此后又获得连任。

  不过,哈里斯的检察官生涯可谓“毁誉参半”。

  哈里斯一直自诩“加州顶级警察”,然而,随着个人政治地位的攀升,她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变得越来越微妙,且不可琢磨。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众议员图尔西·加伯德(Tulsi Gabbard)曾历数哈里斯在担任旧金山地检长、加州总检察长期间的严酷与失职,包括:

  ·大量起诉吸食大麻的轻犯

  ·在纠正冤假错案上不作为

  ·为了得到便宜劳工不愿释放监狱服刑犯

  2004年,一名年仅29岁的警官在执勤时被枪杀。旧金山市警察联合会随后向哈里斯施压,要求她在公诉时,对嫌疑犯提交死刑判决的要求,但遭到她的拒绝。

资料图:美国副总统哈里斯。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到2010年竞选州总检察长时,哈里斯意识到和加州警界结怨的严重后果。

  随后,她又努力修复和警方的关系,为后来的连任争取到几十个执法团体的背书和支持。

  “事实上,哈里斯会拥抱具有进步主义色彩的司法公正和改革政策,但只在这么做对她是安全的时候,包括不会动摇到她的地位。”旧金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劳拉·巴泽隆(Lara Bazelon)曾犀利地指出。

  “典型的副总统”

  哈里斯曾称,选择司法工作是因为她想“坐到决策桌边”。但她从未止步于此,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更高的位置。

  2017年,哈里斯成功当选加州联邦参议员。在国会山,初来乍到的哈里斯崭露锋芒。

  作为参议院多个委员会的成员,她曾对不少政界人士进行过“法庭质询”,其中包括特朗普时期的前后两任司法部长,以及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人布雷特·卡瓦诺。

  两年后,哈里斯就宣布参加2020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角逐。不过,同年12月,她因财务原因退选。

资料图:美国总统拜登。

  第二年夏天,拜登选择哈里斯作为自己的竞选搭档,并一起赢得了2020年大选。

  拜登政府成立后不久,哈里斯便接到了处理移民问题的“烫手山芋”。但是,移民问题需要通过重大立法才能解决,哈里斯任副总统期间,美墨边境危机持续升级。

  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7月22日,来自纽约的共和党众议员埃莉斯·斯特凡尼克向众议院提出动议,谴责哈里斯在边境方面的工作。

  该动议称,拜登-哈里斯政府放任40万移民乘机抵达美国,且未能在西南边境问题上采取行动。

资料图:墨西哥蒂华纳,移民聚集在美墨边境。

  任副总统期间,哈里斯的支持率一直比较低迷。

  “哈里斯是一位非常典型的副总统,”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詹妮弗·维克多曾指出,她在很大程度上支持拜登政府的标志性政策,但她本人的受欢迎程度不高,一直没有成为政治焦点。

  离总统宝座还有多远?

  2024年7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不再谋求连任,并支持哈里斯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此举再次将哈里斯推上政治舞台中央。

  分析认为,拥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哈里斯,或许能比拜登更吸引民主党一部分关键选民:少数族裔、年轻选民和进步人士。

  此外,比特朗普年轻19岁的哈里斯,也会让共和党针对总统候选人年龄方面的攻击“瞬间失效”。

资料图:美国前总统特朗普。

  根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与YouGov机构8月4日的民调结果,哈里斯领先特朗普1个百分点,两人支持率“不相上下”。

  报道称,哈里斯的竞选活动受到了民主党人的热烈欢迎,在24小时内筹集了8100万美元,打破了最大的单日筹款纪录。

  如今,哈里斯虽顺利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但其面临的挑战仍显而易见。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7月24日称,哈里斯眼前最大的障碍或许是,尽快克服美国人对本届政府经济遗产的不利看法。在拜登执政期间,通胀率曾在2022年升到40年来的高点。

  “11月的竞选仍将是一场激烈的竞争,这种情况反映了美国政治中深刻的党派分歧,以及许多选民对特朗普作为候选人的厌恶,”BBC在7月23日刊文写道。“哈里斯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利用选民对特朗普的这种厌恶情绪,吸引关键摇摆州的中间派选民。”

  如今,距离美国大选仅剩约3个月,哈里斯能否有机会给美国公众留下新的印象?她已获得了进入美国政治最大舞台的门票,但现在她必须证明,自己有能力竞争。(完)

【编辑:刘欢】

英国外交大臣呼吁在黎巴嫩英国公民“立即离开”

  中新网伦敦8月4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英国外交大臣拉米3日强调,黎巴嫩紧张局势已经升级,情况可能迅速恶化,在黎巴嫩英国公民应“立即离开”。

  英国外交、联邦和发展办公室当天发布消息,继续建议英国公民不要前往黎巴嫩,还建议在黎巴嫩的英国公民进行注册登记,以便接收重要信息。

  英国外交、联邦和发展办公室表示,由于事态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不断升级,离开黎巴嫩的路线可能会受到限制或关闭,英国公民应在商业选择仍然可用时离开。

  “冲突扩大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因此我们继续呼吁缓和局势,寻求外交解决方案。”拉米说。

  本周,英国外交大臣和国防大臣访问了包括黎巴嫩在内的中东地区,两人在访问期间强调了缓和紧张局势的必要性,并呼吁和平与稳定。(完)

【编辑:叶攀】

报告:美国超6000万人使用大麻 1/3青少年需心理治疗

  中新网8月6日电 综合美媒报道,近日,美国药物滥用和心理健康服务管理局发布了2023 年全国药物使用和健康调查结果。该报告显示,美国有超6000万人使用大麻,近三分之一青少年接受心理治疗。

  据该机构所属的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网站,该报告指出,2023年,美国有890万人滥用阿片类药物。大麻是最常见的非法药物,2023年有21.8%的12岁或以上人群(约6180万人)使用大麻。

  在2023年1.347亿12岁或以上的饮酒人群中,有45.6%的人酗酒(约6140万人)。

  过去一年中,美国有450万12至17岁的青少年患有重度抑郁症,其中五分之一的人还患有物质使用障碍。“物质使用”包括使用阿片类药物、饮酒、使用大麻、吸烟等等行为。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该机构报告发现,未成年人使用大麻的比例达到18.4%。

  此外,2023年,有31.9%的12至17岁青少年(约830万人)接受了心理健康治疗,比2022年增加了50多万人。

  据此前美国新闻网站Axios报道,药物滥用和精神疾病常常相伴而生。该报道指出,美国2022年有近2200万人同时患有精神疾病和物质使用障碍。

  此外,吸毒过量也为儿童成长埋下隐患。Axios报道指出,2011年至2021年,因父母吸毒过量,近32.2万名儿童失去父母。这可能带来童年创伤,并可能导致今后他们的成瘾行为。数以百万计的儿童与滥用药物或患有药物使用障碍的父母一起生活。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