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暴力行为”美国芝加哥地铁列车突发枪击致4死

  中新网9月3日电 据外媒报道,美国警方称,当地时间2日,芝加哥郊外的地铁蓝线列车上突发枪击事件,造成4人死亡。

  据报道,当地警方称,当地时间2日5时27分接到报警电话,称在德斯普兰斯大道站附近的地铁蓝线列车上,多人被枪击。

  警察迅速赶往现场,发现共有4人中枪。其中3人当场死亡,第4名受害人被送往洛约拉大学医疗中心后不久也被宣布死亡。

  据报道,嫌疑人开枪后迅速逃离了现场,但警方从监控录像中获得了其外貌特征,随后抓获一名嫌疑人。当地警方称,“发现了一件武器”。

  芝加哥交管局还在声明中表示,“虽然这是一起孤立事件,但这种可怕的暴力行为本不该发生在公共列车上。”该机构已表示将协助警方彻查此案,包括查看所有的安全摄像头所拍视频。

【编辑:田博群】

摩洛哥商界领袖驳中国“债务陷阱”论:了解中国的基因,就不会再批评中国丨世界观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摩洛哥-中国区贸易协会主席迈赫迪·拉哈齐(Mehdi Laraki)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批驳了中国“债务陷阱”论。

  拉哈齐表示,在与中国人做生意之前,最好先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当了解了中国的基因,就不会再批评中国。一些人批评中国,是因为他们批评的是“镜子中的中国”,而不是他们在中国实际看到的东西。

  拉哈齐还表示,今天的中国和非洲可以共同创造出惊人的价值,因为中非、中摩间有很多共同点,而中非合作论坛会加强中非、中摩间的关系。(记者 吴家驹)

  The 2024 Summit of the 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FOCAC) is being held in Beijing. In an interview with China News Network, Mehdi Laraki,president of Morocco Chinese Business Council refutes the narrative of China’s “debt trap”.

  ”When you understand this DNA of China, I don’t think you would criticize.” Laraki believes that before making business with Chinese, it’s better to understand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Chinese value.

  Besides, Laraki says China and Africa can create amazing value, because Africa or Morocco and China have a lot of common points, and FOCAC can ge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frica or Morocco and China stronger. (Wu Jiaju)

责任编辑:【孟湘君】

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之子参选自民党总裁 现年43岁

  中新网9月6日电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当地时间9月6日,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之子、前环境大臣小泉进次郎宣布参选自民党总裁。

图片来源: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截图

  报道称,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自民党总裁选举。

  报道指出,小泉进次郎现年43岁,38岁时第一次进入内阁担任环境大臣。

  按计划,自民党总裁选举将在9月12日公示,9月27日投计票。目前,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数字大臣河野太郎、自民党前干事长石破茂和前经济安保大臣小林鹰之等人已正式宣布参选。

  由于日本现任首相岸田文雄已表示不会参加自民党总裁选举,这也意味着9月新选出的自民党总裁将会接替岸田成为日本新一任首相。

【编辑:何路曼】

“9·11”恐袭23周年:“美式反恐”,让世界付出高昂代价

  中新网9月11日电(甘甜)“突然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声音,想象中的‘地狱之门’被打开。”

  回想起23年前的“9·11”恐怖袭击,纽约居民布鲁克斯仍心有余悸,“空气中到处都是灰尘,灯光闪烁、窗户震动、建筑物摇晃。人们在尖叫和哭泣。”

2001年9月11日,被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来源:中新视频)

  2001年9月11日,美国本土遭遇历史上最大规模袭击。

  恐怖分子劫持4架民航客机,对美国境内目标展开自杀式袭击。其中两架分别撞上世贸中心双子塔,一架撞上位于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的五角大楼一角,另外一架坠落在宾夕法尼亚州乡野。

  一系列袭击共造成约3000人死亡。而这,仅仅是这场悲剧的冰山一角。

  时至今日,“9·11”恐袭所带来的“后遗症”,仍在影响着成千上万的美国民众。

资料图:美国FBI公布了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袭击五角大楼后的数小时内,所拍摄的照片。

  恐袭“后遗症”,仍在侵蚀他们的生命

  这些年来,在世贸中心遗址的纪念墙上,几乎每年都会有新增的遇难者姓名。

  仅在2023年,纽约消防局就在纪念墙上增加了43名遇难者的名字。在恐袭事件中丧生的消防员总人数,也由此升至331人。

  这是因为恐袭发生后引发建筑物坍塌和火灾,释放出大量有毒烟尘,其中含有石棉、二氧化硅、碎金属、混凝土和玻璃等污染物,导致暴露其中的消防人员、医护人员、当地居民等健康严重受损,甚至罹患癌症。

  “世界贸易中心健康计划”在2023年发布的数据还显示,过去20多年里,这些污染物引发多种致命疾病,夺走了至少4000多名幸存者和急救人员的生命。

  该组织担忧,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还会有更多人因此丧生。

  “美式反恐”,让世界付出高昂代价

  作为对“9·11”恐袭的回应,美国政府在全球多地发起旷日持久的“反恐战争”,让世界付出了高昂代价。

  毁坏阿富汗,侵袭伊拉克,搞乱叙利亚……美国在全球约80个国家或发动战争或开展军事行动,导致至少80万人在炮火中丧生,数千万人流离失所。

资料图:2021年8月27日消息,阿富汗喀布尔机场附近爆炸,造成多人死伤。

  美国民众也在承受战争代价。

  “9·11”恐袭后,美国军费预算激增,挤压民生领域的预算和经费,加剧了美国经济不公和社会撕裂。

  调查还显示,约7成的Z世代受访者认为,中东战争、阿富汗战争等“是在浪费时间、生命和纳税人的钱,并没有使美国变得更加安全”。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9年9月11日,民众在纽约世贸遗址前寄哀思。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最终审判,何时才会有答案?

  对于恐袭遇难者家属来说,伤痛从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们所寻求的最终审判,仍漫漫无期。

  多年来,“9·11”恐袭案始终卡在审前程序,陷入法律困境。在此期间,被控策划恐袭事件的嫌疑人被关在关塔那摩监狱。

  直到近日,《纽约时报》注意到,“这起在美国公众视线中消失的案件,终于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2024年7月31日,关塔那摩湾战争法庭监督员与3名“9·11”恐袭事件嫌疑人签署了一项认罪协议,3名嫌疑人同意承认共谋罪,以期换取终身监禁,而非在关塔那摩监狱等待死刑审判。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和法新社指出,多年来,这起案件之所以陷入法律僵局,主要原因在于嫌疑人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手下遭受酷刑,其间获得的证据的可信度由此引发争议。而通过达成认罪协议,有望避免这些法律问题。

  然而,该认罪协议却让许多恐袭遇难者家属感到极其失望和愤怒。他们认为协议“过于宽松”,切断了全面审判和判处嫌犯死刑的任何可能性。

  美国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万斯还抨击称,这是“与‘9·11’恐怖分子达成的私下交易”,“我们需要一位剿灭恐怖分子的总统,而不是和他们谈判的总统。”

  重重压力下,这份认罪协议又在近日被美国国防部撤销。《纽约时报》指出,这意味着,死刑再次成为选项之一。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8年9月11日,美国民众在白宫门前呼吁调查“9·11”事件真相。中新社记者 邓敏 摄

  恐袭遇难者家属维贾诺对此表示欢迎,她希望未来能够通过审判,让嫌疑人绳之以法。

  另一名遇难者家属迈克尔则在接受美媒采访时对美国政府谴责道,“这些嫌疑人在23年后,仍没有因为他们的袭击而被定罪和惩罚,这是可耻的。我一直不明白怎么会花费了这么长时间。”

  23年过去了,“美式反恐”陷入僵局,美国国内也深陷社会分裂、种族歧视和枪支暴力的泥沼之中。“9·11”恐袭案的审判,更是始终难有进展。遇难者家属们,何时才能等到最终的审判?

【编辑:张子怡】

非洲学者:“一带一路”倡议提升非洲企业自主选择权 中非合作双赢|世界观



  中新网9月11日电(记者 王高飞 陈彩霞)9月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圆满落幕。就如何进一步促进中非合作,埃塞俄比亚规划发展部前国务部长、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非洲学生代表西姆(Endalkachew Sime)日前接受中国新闻网采访。

  西姆表示,当前非洲正面临发展挑战,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埃塞俄比亚的一些重点项目提供了灵活的融资渠道,为当地企业工人带去切实可行的生产机制、技术和知识技能等。“中国也在快速发展、分享发展经验以及为全球南方国家项目提供资金等方面,都发挥着引领作用。”西姆说道。

  西姆还举例称,中国和埃塞俄比亚合作开办的一家调味果汁加工企业,能帮助当地农产品实现增值,而此前这些产品都是从国外进口。他指出,这类合作企业能帮助埃塞俄比亚生产之前依靠进口得到的商品,为国家节省外汇。

  西姆强调,这类中非合作企业能帮助当地工人持续学习相关生产机制、技术和多种技能,并积极思考如何推动当地农产品升级。

  “民营企业不仅效率高,且具有较强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是中非未来合作的关键元素。”西姆认为,中非民营企业合作必须重视知识与信息交流,充分利用金融、自然资源等进行发展。各方可以集思广益,不断产生新想法,充分挖掘非洲的工业化潜力,中非未来的伙伴关系将越来越好。

  “相较其他倡议,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非洲当地企业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西姆称,中非在基础设施领域合作成果尤其显著,非洲多国因此获得更好的融资渠道及培训机会等。

  西姆在采访中对横跨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的“运输生命线”——亚吉铁路颇为赞赏。该铁路全长752.7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2018年1月1日开通商业运营,是非洲大陆第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和最长距离的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旗舰项目,由中国土木和中铁二局联合承建并运营。它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的货运时间,从原公路运输所需的7天,缩短为10小时。

  西姆表示,埃塞俄比亚没有海港,但可以充分利用周边邻国的港口优势,通过与他国协定关税开展大部分跨境业务。亚吉铁路为埃塞俄比亚的商贸发展,带来了巨大潜力。

  除了经贸合作,西姆还强调了中非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的重要性。他指出,在设计、制定、实施具体的中非合作项目计划时,必须注重提供情境化体验,而非仅仅提供文化和教育交流的研究信息。

  西姆回忆了自己在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的学习经历。在这个促进中非知识和经验交流的平台上,他不仅从中国教授那里,也从非洲同伴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他非常希望未来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发展非洲的实践之中。(完)

【编辑:陈彩霞】